君子道上市公司研究院官网

疫情下的中国家庭众生相:面对疫情如何守住钱袋子?

 二维码
来源:今日头条

你拖后腿了吗?

一个国家的家庭财富标志着一个国家家庭收入水平和经济稳定程度,居民存款是是家庭财富管理的重要基石,也是家庭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保障。但是,最近一份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:


根据央行发布的消息,截止到今年9月底,全国存款余额达到了176.13万亿元人民币,其中属于老百姓的存款70.052万亿元人民币,另一数据显示我国家庭负债持续增长。

那么这样来计算的话,70万亿总存款平均后人均存款金额达到12.5万元,如果考虑二八定律,真实状况可想而知。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称,有55%的家庭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。包含两种情况,一是确实收入低开支大无法储蓄,二是有钱人的资产并不一定会只以银行存款形式表现。

疫情下的中国家庭众生相:面对疫情如何守住钱袋子?


问题来了

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,中国家庭面对的冲击是多方面的,停工停产,停薪待业,失业待岗,物价上涨,存款不足,问题接踵而至,但家庭支出没少啊,尤其医疗卫生商品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,谁家不得多备点口罩啊?以下几方面问题也就凸显出来:

1. 中国家庭抗风险能力不足

2. 家庭收入来源单一

3. 家庭收支失衡

疫情下的中国家庭众生相:面对疫情如何守住钱袋子?


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储蓄的好传统,全球来讲中国也是储蓄率较高国家,但很多家庭收入用在还房贷上,信用卡消费和网贷消费的钱也得还,手里根本没有什么存款。

另一方面,大多数家庭收入就是劳动收入,不上班就没有收入了,也没有什么被动性收入。 目前,改善性和享受型消费越来越高,真正用来应对家庭风险的存款明显不足。

那么问题来了,在疫情的冲击下,中国家庭该如何应对疫情下的收支失衡?工作没了怎么办?家庭存款不足怎么办?家庭收入不足该如何分配更好地抵抗风险?这是中国家庭不得不考虑和面对的问题。

疫情下的中国家庭众生相:面对疫情如何守住钱袋子?


居民储蓄是家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

家里有粮心里不慌,但是中国的消费习惯随着国外消费观念的影响,提前性消费逐渐提升,今天花明天的钱,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,没有存款,生存都是问题,比如说老人生病或是孩子上学,更谈不上有好的投资机会去理财了,居民存款是基础,是根本性的保障,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基本上可以追溯几代人的努力,但是最初还是以第一代人的储蓄为起点的。

疫情下的中国家庭众生相:面对疫情如何守住钱袋子?


家庭收入多元化

截止到2018年,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比重持续下降,转移和财产净收入比重提高,大的趋势便是收入机构正在走向多元化。收入的多元化指的不止是收入的多少,主要是收入的构成和渠道,同样对于家庭收入来说,有些家庭开网店,做微商,或是平台直播,还有的做副业开店做手工等等,当然还有很多很多,作为普通家庭,收入的多元化不是坏事,但需量力而行。


勤俭持家反对浪费

正所谓开源节流,开源很重要,勤俭持家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培养良好的节俭习惯,中国的餐桌上的浪费可谓触目惊心,连国家都即将出台反食品浪费法,国家也是家啊,控制非理性消费和冲动性消费,控制欲望减少不必要的支出,危机意识和节俭意识到啥时候都不会是过时的。

家庭收入的分配必须保障抗风险能力


疫情下的中国家庭众生相:面对疫情如何守住钱袋子?


家庭收入的分配一定要有一个底线,就是必须基本保障家庭的抗风险能力,要不在大灾大难面前,你就是无能为力的蝼蚁,家庭风险包含很多方面,包括健康风险,流动性风险和灾难性风险,预见风险才能防范风险控制风险,适度理财,配置合适的保险,根据自己的情况将部分收入存入家庭风险准备金也是必须的。

这次世界范围内的疫情,国家积极防控多措并举,给世界交出了一份完美的中国答卷,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,作为居民的个人家庭,面对疫情,能够不拖后腿,能否平稳度过守住自己的钱袋子,也也期待你能有一份满意的答卷?